近半数游戏产业年会分论坛 2020游戏产业趋势报告
作为行业进步风给标,游戏产业年会基本代表着壹个阶段的动向。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分论坛近半数都在讲游戏和社会(游戏职责论坛、未成年人守护分论坛、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年度论坛、游戏再认知论坛、国风论坛、游戏‘+’论坛)。
实际上不止产业年会,在2024年进行游戏行业ESG采访时,大家发现各企业的ESG布局也着重在“Social”板块。这篇文章小编将就来探讨下,何故现在更加强调“社会”?
一些“根深蒂固”的意识需要从社会视角化解
“不Cue一下游戏企业,就不了解怎样来解释了?”。这两年出现了不少让游戏行业感觉“被冒犯”的外界报道,例如某些行为出现后,会被挖出当事人玩了XX年游戏。沉迷游戏——极端性格——不当行为,似乎是一条不需要验证的关系链。
仅站在游戏从业者的角度,很难领会这个逻辑,由于当下的游戏行业算得上是最积极承担社会职责的行业其中一个:
疫情、地震、洪涝,在各种紧急灾害出现后,游戏企业基本是更快一批捐款捐物的企业;号召节能减排、保护濒危动物、传播非遗文化,在各大头部游戏的联动活动主题中屡见不鲜;线下为贫困山区送温暖、关爱留守儿童和老年人,也成为了不少游戏企业的固定项目……
这里面的核心也许在于,社会对“游戏本身是有害”的判断尚未改变。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王晓光就在游戏再认知论坛上表示:当下游戏娱乐属性过强,导致大家忘掉了其基本属性是“增强个人的认知”,即好的游戏不能只是尝试愉悦化,还必须让玩家分清楚虚拟和现实,并从中得到对现实全球的领会和认知,实现教学功能。
因此如果从设计层面就做到这个社会受众角度的标准,社会对游戏本身的认知想必会有所变化,也就不会出现“游戏背锅合理”的判断了。这会间接影响行业政策环境。
游戏的深层社会价格正在“被认可”
强调“社会”的另一面,是游戏的社会价格被认可的表现。壹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游戏只能作为一种娱乐产品而无法更好地服务社会,也就不会被寄予更高的期待。
这里主要划分为两个深层路线:游戏技术应用、游戏化融合应用
游戏技术是在去年7月份中科院提出的概念,讲的是游戏中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技术集群被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这在2024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元宇宙概念下非游戏行业大量开始跨界寻觅引擎、AI训练、虚拟空间等应用场景。
《吃鸡》项目负责人高丽娜也在现在的分论坛中提到了壹个游戏技术的案例,《吃鸡》针对游戏基础尝试设计的一整套触觉反馈功能,被发现可以帮助视障人群在终端设备实现新的突破,之后不收费放开许可的方法授权给了全社会公益项目运用。
而游戏化融合,可拓展空间还要更高。相比于游戏技术的应用,游戏化融合是非被动的,主体为游戏企业,主要是将游戏的交互性、趣味性放大,但同时承载某个特定目标,展现形式包括游戏化医疗/教学软件、功能游戏等等。
如果只看功能游戏的进步,也许前景相对紧缩,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社会价格研究中心年度论坛上中娱智库公开的《2024功能游戏行业报告》,去年中国功能游戏市场规模仅9.2亿,但伽马数据在“游戏+”论坛上预估的“游戏+”产品商业空间有望超过3000亿。
除了这些之后,大家也能看到游戏本身对社会价格的挖掘也在更多落到实处,例如网易《无尽的拉格朗日》结合“全球地球日”捐赠1万株树苗助力阿拉善地区的生态修复;盛趣和上师大合作研发的《行当》和《衣箱》成为上海市中小学戏曲美育课程建设成果特色内容等。
强调“社会”也是游戏企业进步的内需
“近三年对于恺英的最大的壹个变化,就是能够把恺英上下游的人心凝聚起来,使大家这样的壹个原先经常被别人诟病的游戏企业现在变得被大家接受尊重了”,恺英网络董秘骞军法在游戏职责论坛的同享中,直白地讲出了积极承担社会职责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整理游戏日报此前所做的游戏行业ESG系列采访,会发现这一见解基本是共同认知。
例如世纪华通总裁谢斐表示“Z世代走进职场后,原来的管理理念很难匹配到这群人,大家以为他们也许不如何关心外界,但很多年轻人会更认可社会价格和可持续进步,因此在关注ESG话题的时候和这些员工能产生共鸣,他们更多会由于价格观相同而愿意努力一起职业”
三七互娱品牌副总裁提到“每年都给一天时刻让员工去做跟社会职责、慈善相关的职业,带薪离开办公室、走出去,去到社区、农村、学校”;“员工在这个场景里面,自我价格的认知也会从头调整。不管在企业如何样、岗位如何样、职业如何样,个人在社会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价格,对社会做出贡献,这种触动对大家来讲是特别好的。
中手机游戏副总裁王涛认为“这有利于让真正了解和喜爱这个行业的人才聚集起来”、“可以在顶尖人才的竞争中处在壹个有利的位置”
最后,借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聂晓梅的见解,中国游戏的未来会成为类似美国电影和日本动画一样的时代文化符号,前提是游戏和游戏行业必须深耕社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