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包到自研3A 外包和自研到底谁好
“如果说黑神话是带着全校最瞩目的期望成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
“那明末就是用心苦读三年,最后同样考出优异成绩,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受灵泽科技和505 Games的邀请,我上周参与了《明末:渊虚之羽》在成都举行的试玩会。试玩现场和左右玩家讨论时,大家议论得最多的是“很扎实”“具备合格的游戏应该具备的全部特质”,也有人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两句话。
试玩结束后,我采访了《明末:渊虚之羽》研发商灵泽科技CEO姜敏,姜敏认为《明末:渊虚之羽》最扎实的点在于游戏的战斗设计和关卡设计。
《明末:渊虚之羽》的战斗体系以 "须羽" 资源为核心,玩家通过最佳闪避、特定连击、弹反等操作积累须羽,消耗须羽可缩短蓄力时刻释放强力术法,甚至强化武器派生连击。这种设计迫使玩家在进攻节拍、资源分配和风险预判间不断权衡——选择高频率轻击积攒羽毛需承担更多受击风险,而保守的防御反击则也许错失输出窗口。
除了须羽外,还有体力条这一战斗资源,做出攻击动作和闪避均会消耗体力条,在打完一套轻击动作后是无法立马做出闪避动作,也对玩家在攻击时机选择、攻击或防御的判断上有较高的标准。
在面对第壹个含光禅院守关吃人头陀这个攻击动作较为缓慢的BOSS时,如果主动出击,熟练度不够的玩家很容易被头陀的高伤害击中而失败,但如果吃准头陀的动作,通过最佳闪避来获取须羽,以须羽作为输出的主要手段,即便是新人也能够很轻松的通关。
《明末:渊虚之羽》的箱庭关卡设计构建了多层立体空间。以初进入游戏,从主角出生点到含光禅院为例,两地点间看似仅相隔一条河流,但在游戏进程推动中却需要玩家从地面攀爬到栈道,从栈道进入岩壁洞穴,从洞穴到地面禅院,形成“地上-空中-地底”三重垂直动线。
而在不同场景中,也会给予玩家不少“惊喜”。比如埋伏在洞穴出口旁,待玩家走出洞穴瞬间不讲武德地偷袭;初进禅院时,聚集在一起的4个地方单位让玩家被迫来一场1V4;潜藏在陶罐中的“罐子怪”,不明真相的玩家走进房间时突然现身。
这样一款扎实的国内魂类单机,也被众多玩家称为“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背后的研发商灵泽科技竟是一家做了十余年外包的游戏企业,而且在六年多的研发经过中,没有依靠外部的投资,研发资金全靠自给自足。
在成都乃至整个川渝地区,遍布大大致小各类游戏外包企业,其中不乏一批专为海外3A游戏做供应的厂商,为何灵泽科技能够走出来?在采访中姜敏传递出来灵泽科技的游戏研发理念或许能够为还在坚持国内单机研发的厂商做出一些参考。
下面内容为经整理后的专访实录,为方便阅读有所调整。
游戏日报:我有了解过姜总此前在上海游戏企业职业,后来回到成都创业,姜总可以同享下无论兄弟们在游戏行业的履历吗?
姜敏:我是美术出生,大学专业是动画专业,在毕业之后就去了无极黑上海企业做美术,主要承接一些海外的3A游戏作品的原画和3D的制作职业。在无极黑待了接近四年时刻,出于当时自己的美术视野,觉得美术外包也许一个机会,而且成都的人员成本也相对合适,在2012年的时候就组织了一些小伙伴,打算回成都创业做美术外包。当时的目标是做海外高级项目,也是想复刻之前无极黑的一些行为。
在刚开始回成都开始创业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碰壁的。当时大家虽然有很多作品到海外去参与了很多展会,然而海外大厂不太信赖大家,好在大家持续坚持的做下来了,后续慢慢也和海外的厂商有了合作。包括也成为了索尼的第一方,参和了《地平线》的开发,也拿到了育碧的项目,海外不少3A大作大家也参和了不少。
在2024年的时候,我认为VR这个行业也许会有机会,开始尝试做VR项目,也是在那个时候确定了大家的合伙人,包括思源(夏思源,灵泽科技CTO、《明末:渊虚之羽》制作人)和心怡(郭心怡,灵泽科技CFO)。大家第一款产品是《A.D.2047》,是一款重度VR游戏,类似于VR版的《底特律:变人》。由于当时VR市场太早期,加上《A.D.2047》有些超前,因此产品市场表现并不好。然而通过这个产品的研发经验,建立了一套产品的研发管线,后面《明末》的研发也是应用了这一套管线。
到了2024年大家打算跳出VR游戏这个领域,投身到主单机游戏这个更大的游戏产业中来。当时大家也有很多立项的路线,经过大家调研最终还是选择了魂like动作游戏这个路线,因此而立项了《明末》项目,一开始团队成员只有多少人。随着往后的情况企业出现了一些其他的难题,最为直接的就是没钱了,加上当时资本寒冬很难获取外部投资,大家需要有钱去支撑新项目,因此在那个时候又重操旧业,开始接一些外包的业务。然而和之前纯美术外包不一样的是,大家尝试以定制开发的路线去接业务,不只是做研发的其中壹个版块,而是全套流程。这样一来大家也获取了新的资金去支撑《明末》的研发。
游戏日报:团队内部是如何平衡营收业务和明末的研发之间的时刻、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投入?
姜敏:大家做外包和研发是两个分别独立的部门,各自有完全独立的负责人做管理,唯一的不同差异也许就是研发一个更烧钱的项目,外包项目有一套很成熟的流程,没有太多需要化解的难题。
游戏日报:可以领会成外包业务赚的钱往《明末》项目做投入?
姜敏:是的,如果灵泽科技是我创业的第一家企业,我觉得肯定支撑差点现在。灵泽能够走到今天这步很大一部分缘故是我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积累了不少客户和资源,包括大家在做一些定制外包开发项目也是通过当初积累的人脉和资源,把之前的经验转化为现金流,能够自给自足的给《明末》项目提供研发资金。这也算是大家自身的一大天然加成,很多研发企业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加成,他们的资金也许只能通过融资来获取。
游戏日报:在VR游戏之后,何故会一来就搞个大的,选择做一款动作游戏?
姜敏:应该一个循序渐进的经过,《明末》一开始在大家预想的时候并不是想要推到壹个特别大的量级。大家通常还是秉着“兜里有几许钱,就办多大的事”,大家资金充裕的话就会想着尽也许的做到最好,因此也就有了现在《明末》的样子。
游戏日报:从时刻线上看是受到了2024年《黑神话》的影响因此才开始做动作游戏吗?
姜敏:没有,大家和《黑神话》立项时刻是差不多的,相距时刻应该不会超过半年,如果大家在2024年《黑神话》预告后立项的,那大家2024年是做不出来第一部实机的。
游戏日报:2024年《明末》第一次爆料后,其实是有一些舆论风波存在的,何故会出现这样的舆论风波呢?
姜敏:大家在2024年放出的宣传片,更像一个技术验证的Demo,并不算一个产品,实际上是为了展现大家技术能力和落地能力,在技术上有能力做到这个样子。大家当时在外部宣传没有太大的经验,因此让玩家觉得它一个已经完成的产品。因此出现这个舆论最大的缘故来源于大家对市场的不了解,对玩家的不了解。
2024年首曝视频中的批评弹幕
游戏日报:风波出现后对咱们团队后续研发和心态有啥子影响?
姜敏:这也是大家第一次和公众接触,第一次收到玩家的评价,肯定有影响。然而站在我的角度和团队的角度来讲,大家没有可以反驳的,挨打立正,有错就认。除了花时刻去证明自己以外,大家没有任何其他的途径,对于这个事务大家态度还是很端正的。
游戏日报:从2024年到2024年三年间就让《明末》彻底改头换面,是如何做到的?
姜敏:一方面大家在《明末》项目上投入更多了,包括人员、精力这些,另一方面大家也特别积极的听取外部的反馈提议。
游戏日报:在企业运营中,无论兄弟们和夏思源夏总是如何做分工的?
姜敏:我更多还是偏路线性,可以这样领会:我的影响就是定路线+找(外包)项目+搞钱;思源专注《明末》的团队和研发,对于产品他有完全的话术权。
游戏日报:川渝两地做外包的团队其实有很多,立项的时候是出于如何的思考认为咱们灵泽有这样的实力做出《明末》这样的产品?
姜敏:大家2024年的首曝视频其实也是在验证大家能做这样类型的产品。我一直认为大家并不一个单纯的外包企业,虽然大家此前只推出了一款VR产品,然而大家做外包更多是定制的全流程项目,在项目研发上面大家也许比传统的研发商有着更多的经验。其他研发商基于自研项目也许也就两三款,然而大家加上外包项目的话,研发经验超过了30款,包括在管线搭建、项目落地等各方面的经验积累也许是传统研发商的几十倍,这也是大家特别大的优势。
游戏日报:大家都说明末是继黑神话之后走出来的第二个国内单机,那么无论兄弟们认为《明末》的核心竞争力是啥子?
姜敏:我觉得是它的关卡和战斗设计。《明末》是一款很扎实的游戏,最大的优势是回到游戏本身,无论是光卡、战斗设计、美术设计等维度,都做得足够的扎实。
游戏日报:《黑神话》的火爆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各地文旅融入等,《明末》也有融合古蜀文化,但相较于西游,大众认知度也许没有那么广泛,咱们如何看待这个难题?
姜敏:我觉得文化是特别顶级的,能够做文化输出的前提在于承载体底层。不论是手艺人也好,做动画也罢,或者是做游戏,先决条件是产品本身足够杰出,这时候再去放大作为文化输出的属性就会变得顶级。
因此并不是单纯的说我想去做文化,由于能够承载文化的前置条件就是团队本身的设计能力和产质量量,在产品本身受到认可前提下,接着再此基础上思考承载文化,才会让别人认可你产品的同时也同样想去了解你的文化,否则就是借着文化的皮。
游戏日报:我在B站上看到过一条热评,大概意思是:有的人或者是为了超越别人,有的人活着是为了超越自己(对比2024年的明末),也有人说国内单机的前进,需要历史性的革命时刻,也需要更多添砖加瓦的人。作为从村里走出来的第二个大学生,而且还是重本大学,姜总有啥子想对仍然在坚持国内单机创作的开发者说的吗?
姜敏:这个产业要走给繁盛,一定需要全部人的鼎力合作,国内单机游戏不能只有壹个《黑神话》,《明末》《影之刃零》这些已经成熟的产品也还不够撑起整个行业。一定是需要从各个类型的游戏、大大致小的游戏职业室用遍地开花的方法撑起来。对于还在坚持做国内单机游戏的其他职业室,我想说的还是要回到游戏本身,无论是大体量还是小产品,都没关系,重点放在产品设计上。就像我刚才说的关于文化的话题一样,产品本身的设计、质量是否足够杰出是大前提。也希望国内单机游戏能够有更多杰出的产品冒出来,证明大家不比任何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