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完成了“模范式”转型 2021年完成了什么目标
2024年和2024年,大半游戏企业都在寻求“转型”。
行业剧变造就了一张新的“过滤网”,倒逼企业为适应新环境而做出改变,包括但不限于收缩布局聚焦核心赛道、重心转给海外寻找更多机会,甚至孤注一掷投入新赛道/新业务等等。但想要完成转型并不要易,不乏有上市游戏企业因失败而退市的案例。
但三七互娱的转型更主动,也更迅速。早在2024年,三七互娱便悄悄开始了转型的步伐,而慢慢地,大家发现这家崇尚‘’马拉松灵魂”的企业,已经赶了上来。10月份,三七互娱更是第一次登顶中国游戏厂商出海收入榜,让大家不得不从头审视这家广州大厂的新鲜面貌。
三七互娱连年增长业绩背后的决定因素变化:产品组合已实现多元化转型
实际上,在公开上半年财报时,三七互娱的出海营收表现就已极为突出——同比增长48.33%,在三七互娱总营收的占比接近37.5%。但当时少有人谈三七互娱的转型,更多认为是其原有的产品玩法在海外市场加大投入,带来了对应的增长。
而当部分从业者开始从头审视三七互娱的业务情况,才发现给其业绩带来持续增长的外在是出海营收增加,内在却是实现了产品结构多元化转型。这主要有三个直观的表现:
1、真正的品类突破。
企业尝试在核心品类之外寻觅更多的赛道不难,但能说突破需要达成两个条件:其一是在新品类中做出了代表性产品;其二是之后投入了更多的该品类新游。
以三七互娱出海的代表性产品三消+战略手机游戏《Puzzles & Survival》为例,根据2024年H1财报公开数据,其累计流水已超42亿元,位列中国手机游戏出海收入榜单TOP5,也是在这款产品的持续推动下,三七互娱在下半年超越企鹅网易米哈游等强劲对手,实现了单月登顶中国出海厂商收入榜单的成就。
虽然《Puzzles & Survival》目前表现强势且稳定,但在这个赛道上,三七互娱并没有停步不前。在海外相继推出了蚂蚁题材战略手机游戏《Ant Legion》,曾登上SensorTower的中国手机游戏出海收入增长榜单,还有三国题材的《三国:英雄的荣光》在东南亚进行布局,目前该游戏的国服《霸业》也故事了测试,也许会在明年正式推给市场。除了这些之后,《小小蚁国》也于现在内上线。
包括在自己擅长的MMO赛道,三七互娱也在尝试改变传统MMO的固定玩法,拓展品类外延,例如《云上城之歌》就是典型的二次元MMO类产品。
2、重视生态长周期产品。
战略和模拟经营是长周期生态的典型赛道,三七互娱已有产品上的研究沉淀逐步深入,并直观地反映在了产品的成绩跃升上。例如《Puzzles & Survival》2024年8月推出,到2024年底的接近1年半时刻流水达25亿,但2024年仅上半年流水就高达17亿。
而且单从数量上来看,战略和模拟经营的储备产品加起来总计有10款(其中战略储备产品7款、模拟经营储备产品3款),甚至还要超过三七互娱最擅长的MMO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战略品类已有《Puzzles & Survival》的成绩验证和支撑,如今整个模拟经营品类市场都仍在寻觅商业化变现的更好途径,三七互娱在这一赛道准备继续砸入三款产品,足以看出持续投入的决心。
3、自研产品比重提高。
26款储备产品中,三七互娱自研产品总计有8款,比例占到了30.7%,而且除了西方题材战略手机游戏《代号 G2》外,其余7款产品均是全球发行。
相比于代理产品的分成,自研产品将会给三七互娱带来更高的利润,当然,前提是产品质量要达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三七游戏副总裁何洋曾透露“自研战略手机游戏《霸业》的美术质量上基本可以做到市面上国战战略的顶尖水准,而且测试数据不错”。
而从自研产品的分布(MMORPG 4款、战略 3款、卡牌1款),也能解析出三七互娱目前将资源优先集中在MMO+战略赛道。
8款自研储备游戏,来源2024年H1财报
整体来看,三七互娱稳步推进多元化转型的思路可以拓展资料为:成熟品类扩展外延、长线品类持续投入、有成功经验的赛道优先集中资源,从而迎来了最佳转身。
建自研职业室+投入长线运营,三七互娱给深度布局持续推进
有了代表性的成果+可预期的长期进步潜力,是外界认可三七互娱完成了“转型”的判断依据,但对于这家以“马拉松灵魂”作为企业文化的大厂来说,或许只能算是第壹个阶段胜利。从一些动作来看,三七互娱的转型布局具有更加长期、深度的规划。
以战略品类为例,现在9月份,在上半年财报公开不久后,三七互娱就公布了在北京成立专注做自研战略游戏的“星海职业室”。
把“星海职业室”建到北京,和把“萤火职业室”(三七互娱第壹个独立职业室,专注女性给赛道)建到苏州的思路如出一辙,就是把团队放到该领域研发人才最集中的城市,既能加强领域内探讨,良性竞争,也能招募到更多最杰出的人才。
而在12月,三七互娱还面给大学生发起了“战略国际化运营尝试营”活动主题,通过为期3个月的线下教学(广州)来筛选战略赛道的运营人才,通过考核的直接发校招Offer。在具体流程中可以看到,需要报名者精通一门外语。
从行业大牛的招募,到储备人才的培养,可以看到三七互娱都在围绕战略赛道进行深度挖掘,来为打造出品类头部产品做好最重要的基础。
除了这些之后,重视长线运营也是三七互娱转型后极为显著的变化。生态长周期产品标准厂商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推广资源和用户运维资源,对应运营成功也会带来业绩的提高,而在三七互娱很多产品上都已经能看到效果。这点最直接的论证就是年中财报透露的壹个数据:当前在全球运营月均流水过亿的产品有6款,其中最早上线的产品已运营接近4年。
这里不得不提到三七互娱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运营解析平台“天机”体系,根据三七互娱技术中心负责人的解释,“天机”体系包含用户解析体系和用户维系体系,前者可深挖用户画像展开精准投放,后者可根据用户数据进行特点化用户维系,提高用户留存。组合内部 “量子”体系,能帮助发行团队判断投放玩法是否适合,降低运营风险和无效投入。
运营技术的研发和长线产品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循环。思考到三七互娱给生态长周期产品的转型尚处在相对早期,后续大量的新品都将走长线运营路线,这意味着月均流水过亿的产品数量会逐步增多,从而进一步推动三七互娱全球产品营收的跳跃式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份的三七游戏研发节上,三七互娱联合创始人胡宇航也透露出了更多进步思路,除了重点合力MMORPG、战略和卡牌三大赛道外,还包括两个决定因素点:目前不过分追求美术和技术上的极致制作;每个项目做全球化有不同风格和侧重发行的地区。
科学审视自身的情况,理智定位进步目标,把产品放到对的市场。这或许就是三七互娱给着第二阶段前进秉持的理念。
下一阶段,三七互娱最缺的是人才?
不缺钱、不缺资源、舍得投入,对当下的三七互娱而言,或许最稀缺的就是人才。
三七互娱校招负责人周兰苹曾告知游戏日报,目前在MMO、战略、卡牌,还有模拟经营这四条赛道上的研发以及发行方面,都会有相对大的需求。周兰苹在谈到怎样吸引资深行业大牛的时表示,三七互娱在通过更open的方法来吸引他们,如果有其他客观缘故吸引差点,也会尽也许主推到三七互娱合作的企业中,从而达成人才获取的目的。
这点大家从前文中提到的两个独立职业室的成立就能看出,虽然也许需要更高的管理成本和薪酬成本,但三七互娱更在意怎样在人才缺口上补强。
而在其他采访中大家也能看到类似的信息,例如“第一款不成就做第二款,第二款不成就做第三款,至于第三款、第四款还死磕不出来……那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定位,总之就是不抛弃,不言败”,三七游戏顶级副总裁何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这句话,或许可以打消掉大多数高级人才对项目未来、个人稳定进步的疑虑。
这让游戏日报想到了前不久大家在一篇报道中做的调查问卷,有近600位从业者参和投票,“离职后更希望去北京、上海、广深、成都还是重庆等其他城市进步”,其中广深以38%的投票比例占据第一位。而作为广州知名大厂的三七互娱,确实算是不错的选择。
小编归纳一下:三七互娱的转型实际上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了,但其转型后能走到哪一步,当下仍是最为决定因素的阶段,或许在2024年大家能看到更明确的未来。